潍坊恒德实验学校第三届辩论赛(高一年级),从3月8日辩论赛开启序幕,经过激烈的初辩,到3月15日四强辩论班级的诞生,再到3月20日的半决赛,各班级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尽显风采,4月15日,终于迎来了辩论赛总决赛。本次决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辩题为“大学选择专业应该选择热爱or热门”。由正方高一5班“梦在fly队”对阵反方高一2班“常老师天下第一美队”,高一年级同学齐聚一堂,共同欣赏这场思辨与表达的精神盛宴。辩论赛上,辩手们唇枪舌剑,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从择业和兴趣爱好,社会需求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围绕辩题进行辩论,正反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在一次次唇枪舌剑交锋中敏锐地捕捉关键词,展现出强大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双方辩手,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对方一步步拉入自己的圈套之中,精妙绝伦。随后的对辩环节火药味十足,双方三辩、四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快节奏的问答,进攻凶猛,气势凌人,见招拆招,用足了每一秒钟,将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评委点评高一年级主任刘长军对本次比赛进行精彩点评,刘主任对各位辩手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队伍整体及个人都提出建议,希望辩手们能够吸取经验,在今后的辩论比赛中更上一层楼。颁奖表彰经过评选与打分,决赛以高一5班的完美表现顺利收官。高一2班获得二等奖,高一1班、高一3班、高一7班、高一9班获得三等奖。一等奖:高一5班二等奖:高一2班三等奖:高一1班、高一3班、高一7班、高一9班最佳辩手:高一6班刘文华、高一7班郭宝文、高一8班傅唯斯、高一9班张海辰、高一10班刘长林最佳辩手:高一1班陈泉亦、高一2班侯俊杰、高一3班付好、高一4班郝子墨、高一5班郭姿诺此次辩论赛锻炼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推动形成敢于思辨、乐于探索的求学之风,恒德学子们也将会从此次辩论赛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以理性的思维面对学习与生活,继续发扬思辨之风,展示自我华彩,谱写青春乐章!
4月14日晚,我校高一年级课本剧展演活动在学校报告厅拉开帷幕,同学们登上舞台,深入戏剧天地,品味戏剧人生。经过精心筹备与排练,高一年级10个班级的同学们化身课本中的人物闪亮登场。有古韵华章、峥嵘岁月,亦有世界巨作、悲剧人生,一场场别出心裁的剧目精彩上演。且看同学们把“课本”变成“剧本”,让“经典”演绎“精彩”,在舞台上绽放青春。精彩表演高一7班《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故事描绘的是刘姥姥这一角色进入贾府,因没见过世面而闹出了笑话,却为贾府注入了无尽的欢乐。高一7班的同学们精心演绎了这一经典场景,引领我们深入《红楼梦》的世界,感受大观园的韵味,向这部文学著作致敬。高一8班《雷雨》第四幕高一2班《雷雨》第四幕高一4班《雷雨》第四幕《雷雨》的第四幕,正是《雷雨》中集中发生正面的人物冲突、情感爆发的一幕。在一声声撼天动地的雷声中,周家和鲁家的一个又一个肮脏的、伴着血与泪的秘密被逐一揭开。同学们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虚伪专制的周朴园、多重性格的繁漪、矛盾懦弱的周萍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情节扣人心弦,矛盾冲突张弛有度,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场景与错综复杂的人伦关系。高一10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四位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孔夫子身边,作为老师,孔子向他的学生发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几位学生会各怀怎样的志向呢?高一10班的四位同学共同演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再现千年前孔子问志的经典景象。高一5班《雷雨》第二幕高一6班《雷雨》第二幕《雷雨》第二幕,侍萍母子被人救起,后来在异乡靠做佣人为生,而大儿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嫁与鲁贵,生女四凤;周朴园娶蘩漪,生子周冲;在周朴园的专制意志下,蘩漪过着枯寂的生活;周朴园经营矿山等产业,蘩漪接近周萍,与之私通;周萍既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并移情于使女四凤。高一3班《林黛玉进贾府》高一1班 民国版《林黛玉进贾府》
为进一步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同学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校结合新课标精神与4月恒德艺术节计划,高二年级开展“你好,春天”中英双语朗诵比赛活动。在比赛现场,同学们以中英文双语为媒介,将文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巧妙融合,用声音诠释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他们或深情朗诵古诗词,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或流畅演绎英文经典,彰显全球视野与文化自信。每一次朗诵都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同学们在欣赏朗诵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科融合的魅力。高二9班《不朽》郑雯曦,肖程凯,田峻羽,戴佳颖,温馨然《Let life be beautifullike a summer flowers》陈勃帆,王鑫雨,曹沐阳,胡煜萱,王俊朦高二1班《青年中国》管延昊,赵锦冉,李浩瀚,樊佑楠《The road not taken》夏静萱,夏雪琪,张宸绪,刘合伟,王奕然高二5班《我的祖国》高亦桐,窦梓懿,崔泽宇,张晓艺,王子丹《Do not go gentleinto that good night》高亦桐、王丹、代佳怡、杨曼宁、吴星辰高二6班《青春》徐宜敏,王子萱,徐启航,窦开颜,孙浩然《First speech against Catiline》彭安淇高二10班《另外的地方》张佳妮,刘钰轩,刘彦汝、夏浩峻《The road not taken》张佳妮,刘彦汝,刘钰轩2高二2班《青春献词》杨可欣,王艺锦,张子莹,张晶晶《Youth》杜慧姿,裴婧汝,薛媛,吉欣睿,高钰淇
期中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强化目标意识,促进教学质量,4月8日下午,我校高一年级举行期中考试目标签字践诺仪式。会上,年级主任刘长军详细解读了期中考试目标任务,并分班级、学科制定了期中考试目标及任务。签订目标任务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落实到位是期中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有效措施。各班主任、学科组长分别宣读期中冲刺目标并签字合照,立纸为约。# 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 #一份承诺一份责任,目标责任书的签订不仅是全体恒德教师勇于担当责任的体现,更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学习目标的信心与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决心。# 学科组长签订目标责任书 #有梦想,生命才有希望;有情怀,教育才有远方。期中目标任务书的签订,让每位老师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相信在恒德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期中考试定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教育的灵魂和办学的品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成长活动,培养师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广大师生“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我校开展2024“阅读人物”评选活动。3月阅读人物-张娟高一年级推荐书籍:《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分享:背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读一本杂志,周游世界。看一本历史,穿越古今......朱熹说过:“凡读书者,需要读得字字响亮。”读书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读书妙无穷,书香染人生,与经典为伴,吟风揽月,旖旎了流年,斑斓了岁月......读书是人们修养身心,提高境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解、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老师都必须经过博览群书、勇于实践才有所建树。今天我从教师教育专业阅读角度和个人修养身心角度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教育专业阅读方面我觉得《课程的逻辑》《课程与教学论》《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三本书对我影响深远。前两本深化了我对课程与课堂的认识与理解,后一本启发了我如何做一个开明的教师。《课程的逻辑》强调通过回归生活赋予课堂活力。书中指出:“教育是发生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为了弥补传统学科教学过分抽象的弊端,就得设计从生活、实践、问题出发来组织的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关联的、现实、切身的问题才会使他们感到有意义,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把握习得的知识的意义。科学教学中,有许多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关键是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探究科学知识。《课程与教学论》指出:课堂管理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老师要善于打主动战以消除产生课堂纪律等问题的根源。为此教师要注意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意课堂讲授、提问的语气和态度;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公正、客观,善于运用鼓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讲课注意启发、引导;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用愉快、高兴的情感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在书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是不得不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它是本书相当出彩的一部分内容。他提出的“六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看完这本书后,就把这几句话写下来,压在我女儿平时用的书桌的玻璃下。现在,我已经开始“使用”它了。我发现,用上它后,教育孩子似乎都变得简单多了。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知道,这本书还传递出不少先进的家庭教育观,教给家长不少方法,例如开家庭读书会等等。我想,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其相通之处的。这三本书对我们教育教学的指导与影响都非常深远,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不断思考。曾经改写过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你是一棵成长了五千年的树/与平凡的我们结一段深切的缘/只因 你是那棵名叫语文的花树/安静地 长在我们每个人必经的路边/阳光下你每一朵花绽放开语言的瓣/朵朵微颤 传达着绵延千古的百味真情……作为语文老师,文学文化类阅读是伴随我们生活每一天的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学》让我感悟很深。《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其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后人将其精炼为七个字:知止定静安虑得。纵浪大化中,我们须习得“定”字,秉持本心,方能成就一番伟业。我非常喜爱的一本小说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全书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感叹于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间和心灵来感受的。另一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是《群山回响》说实话,这本书在我看来文辞不优美,不生动,甚至连故事的线索都是混杂,结构都是纷乱的。但是,它有着震撼人心的真实,关于人,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在整个战火动乱的背景下,生活的困窘,精神的贫瘠,情感的缺失,施与了不同的人群生发自内心的恐慌。慌乱来的气势汹汹,以不可挡的姿势迅速将整个国家埋入绝望。“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这几句鲁米的诗是这本小说的题记,也是作者和读者的默契所在。读书的过程中每段故事都让我回想、默念这几句诗。作者是在表达人性很复杂,超越对与错的观念看待人和事,更能理解人性,包容不同的人。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我们更应该与书为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阅读的旅途中,我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今后,我将带着虔敬的态度,继续出发!3月阅读人物-韦磊高二年级推荐书籍:《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读书分享:三毛曾经说过:“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对于本人而言,书籍为胡思乱想的灵魂给予一个安置之所,书籍就像一座随身携带的排遣所,在低落时,在高兴时,阅读都能给人充沛的力量。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3月阅读人物-张晓彤高三年级推荐书籍:《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读书分享:提及阅读,总会有诸多“读书之益处”“读书的百种理由”“读书改变人生”云云,将读书塑造的高大、巍峨,却也冰冷遥远。不如放下功利心,只把阅读当作如吃饭睡觉一样的日常活动。读书,读物;读自然,读社会;读百事,读人生。什么都是“读”,什么都是学习与获得。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行为是无法停止的。明月升至中天,所有的似曾相识和恍如隔日,当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又感觉一切仍然刚刚开始。加缪在《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说到:只要我还一直读书,我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阴暗见招拆招。很多人说和自己握手言和,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一直读书,一直痛苦,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的喜悦,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一生中,这是很难得很难得的一件事。诚如他所说,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它们教会了我思考。有所成是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也是活着,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也是活着,自己一个人的人生或许是单调的,但是通过阅读,我们能从其中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感知不一样的人生。读史书,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歌,可以情飞扬、志昂扬、人灵秀;读哲学,可以观世界、知规律、辨思维......人处于世,常觉孤独,在《百年孤独》中有这样一句话:“唯有孤独恒常如新。”如果不堪孤独,便去读书,从中获取宁静、真实、探索和勇气,至此便不觉“单调”或“枯燥”。总之啊,先去读吧,得到什么、帮助什么、充实什么那些都是读后的东西,翻开书的第一页,便是新人生的开始。潍坊恒德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工怀揣教育梦想,坚守教育初心,用真情沟通,用真爱感化,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充实着自己。更多“阅读人物”风采我们下期继续
每一位恒德学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闪烁着自己独有的光芒。为了引导和激发恒德学子争优创先、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在三月份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通过民主推选、学生投票、班主任(班干部) 筛选、年级审核决定将以下同学、班级与宿舍分别评为2024年度三月份“校园之星”、三月份先进班集体与三月份文明宿舍。2024年度三月份“校园之星”三月份先进班集体高一年级:2班、6班、8班高二年级:1班、2班、10班高三年级:5班、8班三月份文明宿舍高一2班:30208、30312、30219高一4班:30315、30301、29208高一8班:29409、29411、29413高二1班:31115、31113、7102高二2班:7301、7306、31204高二10班:31312、31315、8302高三1班:10101、10103、6201高三5班:10307、10308、10309高一年级侯俊杰 高一(2)班峥嵘岁月宏图起,东风荡,春来早。邓昕悦 高一(8)班道路可能很长,困难仍然不少,但是光明永远在前面照耀。李星宇 高一(6)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二年级孟祥昊 高二(1)班日进,则日退。学习没有捷径,成功唯有努力。高羽琦 高二(2)班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孙晗章 高二(10)班心怀荣耀,勇往直前。高三年级王浩德 高三(5)班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谢阳阳 高三(8)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同学们的点滴成长都被老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恒德学子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被看到!从现在开始,快快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说不定你就是下一次那颗最闪亮的星!更多“月度之星”风采我们下期继续
清明节即将来临,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4月3日上午,我校组织师生代表来到潍坊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临近陵园,队伍的气氛瞬间变得肃穆庄重起来,因为我们深知,这个地方安眠着为祖国和平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踏入陵园大门,那座熟悉的纪念碑矗立在眼前。革命战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构筑成一座座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在烈士纪念碑前,师生庄严肃立,齐唱国歌,铿锵有力的声音在陵园上空回荡。师生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集体默哀,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共青团员重温入团誓词,表达继承先烈遗志,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信念和决心。活动现场,师生聆听了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峥嵘岁月。行走在陵园之中,庄严的墓碑下是烈士的忠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奔赴革命战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师生们于此缅怀先烈,感受涌动的热血和爱国主义情怀。师生们来到烈士墓碑处,他们用纸巾轻轻擦去墓碑上的尘埃,敬上洁白的鲜花。在烈士纪念馆,同学们参观了英烈们的生平事迹介绍,通过部分烈士遗物、大量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献图册,同学们了解了无数英烈为坚守理想信念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英勇事迹。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本
潍坊恒德实验学校提灯引路 润物无声张盈盈高三年级地理教师张盈盈老师现任高三2、3班地理老师,教学上,张盈盈老师重视专业研究,以高考为研究导向,深挖教材和课程标准,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精心备课,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利用地理小视频、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地理知识的学习,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所教班级地理成绩进步大、提升快。空杯心态,终生学习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事儿,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教师要注重自我专业素养成长,提升专业能力。以高考为导向,深挖教材和课程标准,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帮助学生度过高考大关。同时还要多读“闲”书,满怀好奇心和探索力,给自己一个兴趣爱好。不仅享受教育工作,也能享受美好生活,在教育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向和价值。教育是多元与包容的作为在深度信息化社会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学生可以通过多元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学校教育与课堂学习不再是获取知识、塑造行为的唯一方式。作为教师,我们意识到,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它更是一种品行的熏陶和能力的塑造。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能独立思考,拥有批判性思维,善于团队协作,同时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的人。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尊重这些差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刚柔并重,严慈相济”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严格的要求,会让学生变得骄纵随意,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只有严格的要求,没有慈爱伴随,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容易紧张,紧张过度反而不容易教书育人。因此要严在课堂之上,慈在生活细微之中,严慈相济,便是教育最好的原则。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全力以赴,让学生的青春“热辣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