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恒德实验学校六年讲台,她守护每个孩子的微光赵燕飞高二年级语文教师获“创新作文”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校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25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从不是一场急功近利的追逐,而是一场‘慢’的艺术,是一个‘渐’的过程。如同文火慢炖,让知识与温暖慢慢渗透;恰似细水长流,让成长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今年是赵燕飞老师踏上讲台的第七年,回望这段与学生相伴的时光,她总将自己比作花园里的“种花人”。不急于看到所有花苞同时绽放,而是愿意蹲下身,静静观察每一株幼苗的生长节奏,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见证生命拔节的力量。2025幽默为钥,解锁知识的温度走进赵燕飞老师的语文课,沉闷与枯燥从不会出现。她深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能用幽默的语言打破知识的壁垒,将艰深的文言文、复杂的阅读理解,转化为学生身边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讲解《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时,她会联系学生 “每天反省作业是否完成”的日常;分析散文里的景物描写时,她会引导学生回忆校园里的四季草木。就这样,千年之前的诗文不再是纸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有了烟火气的“老朋友”,在笑声与共鸣中,知识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心里。2025打破标准答案,让思想自由生长“在语文的世界里,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只有独一无二的‘你的答案’。” 这是赵燕飞老师常对学生说的话。她的课堂从不是“教师单向输出”的舞台,而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场域。她鼓励学生大胆举起手,哪怕观点看似稚嫩、想法略显天马行空;她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声音,从不轻易否定,而是用“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个角度很特别,能再和大家分享吗?”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在她看来,语文教育的核心不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字,更是教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唯有如此,思想的种子才能在心里自由生长。2025看见 “不同”,让每个生命都发光“教育不是筛选‘优秀者’的漏斗,而是滋养‘每一个’的土壤。”在赵燕飞老师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尚未被发现闪光点的孩子”。班里曾有个男孩不交作业,赵老师却注意到,每次班级劳动他都冲在最前,搬书、扫地从不抱怨,身上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担当,一颗心温暖又热忱。她会特意在全班面前表扬男孩的责任感,告诉大家“担当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让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节奏不同、闪光点也不同。”赵老师说,“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是弯下腰、静下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微光,然后轻轻呵护,让这微光慢慢变成照亮他们人生的光芒。”2025六年坚守,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修行六年耕耘,三年相伴,赵燕飞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如今,她的手机里还存着许多学生的消息: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会和她分享校园里的趣事,遇到困惑的学生仍会向她倾诉烦恼,甚至有学生说“长大后想成为像赵老师一样的人”。每当看到这些消息,她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作为教师独有的幸福,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最好证明。“教育从来不是一场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修行。”赵燕飞老师笑着说,“我陪伴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而学生们也用他们的真诚、可爱与成长,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他们的每一个笑容、每一点进步,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如今,在看似平凡重复的每一天里,赵燕飞老师依然坚守在讲台前,继续着她的 “种花事业”。她知道,有些花会开得早一些,有些花则需要更多的耐心。但无论如何,她都会用心浇灌、静静等待,直到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纪念“九一八”主题班会活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在班会课中,老师们通过图片、视频历史资料,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九十四年前那场让中国陷入持久抗战的“九一八”事变,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了那段屈辱悲愤的历史,使同学们深刻感悟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革命先驱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顽强抗争的精神。一个个先烈洒热血的感人事迹、一幅幅还原历史的画面,不断提醒着恒德学子们永不忘记那些在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铭记历史,方能笃行致远。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深刻的历史教育课,更点燃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恒德学子必将以史为鉴、勤学奋进,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的担当,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致敬历史,筑梦未来!
为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真实面貌,我校高二年级组织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家长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近距离感受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齐绘家校共育“同心圆”。走进班级共享学习之趣伴着铃声,家长们带着对学生时代的温暖回忆走进课堂,感受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带着对孩子的关注和期望走进课堂,近距离感受着课堂氛围。无论是语文课上的文采飞扬,还是数学课中的逻辑推理;亦或者英语课堂上的流利对话……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家长们看到了自己孩子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身影。在思维碰撞和创意闪现的课堂中,家长们看到了孩子认真倾听的眼神,听到了孩子自信大方的发言,更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亲切的指导、有效的评价,以及教育学生的用心用情。驻足跑道见证少年活力大课间时,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列队整齐,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开启跑操活动。家长们驻足观看,纷纷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身影。“跑操不仅能强健体魄,更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孩子们的纪律性和团队精神让人欣慰,孩子开学三周来改变很大。”一位家长感慨道。沟通交流共建家校桥梁听课活动结束后,授课教师、班主任老师与家长一起沟通交流,探讨辅导孩子的困惑、孩子最近的表现、班级情况等。同时,家长们围绕课堂内容、学生课堂表现,将自己进入学校这一上午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与班主任、年级主任仔细沟通,为接下来的教学优化再添助力。漫步食堂 细观饮食保障午餐时分,家长们来到润园食堂,实地考察餐饮质量,品尝学生餐品,并与管理人员深入交流。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每一餐,都饱含着学校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和责任。家长声音传递真实反馈高二1班刘艺泽妈妈 家长进校园反馈在知识进阶中看见成长的张力今天旁听语文张老师与数学宗老师,最大的感受是:这两门课已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锻造”,课堂里藏着高中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蜕变密码。语文课:在文本深处挖“思维矿”不再是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老师更像“提问者”这种“带着质疑读文本”的课堂,比单纯记中心思想更有价值,能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解读世界。数学课:在“解题”前先懂“为什么”和高一“套公式做题”不同,高二的课堂少了些“基础知识点的重复”,多了些“对知识本质的探究”。学生们不再是被动记笔记,而是主动举手争论、上台板书推导,这种“思维活跃的课堂氛围”,或许就是高二作为“承上启下关键期”的最好证明——既在巩固基础,也在为高三的深度思考蓄力。希望孩子们在知识学习与思维成长中稳步前行!教育不是独角戏,而是家校共同参与的协奏曲。学校通过常态化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搭建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更了解学校、更理解老师、更关注孩子的成长。“随时约,随时进,想看就看,想听就听,想说就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家校合作的方式,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周升旗仪式教师演讲(语文组-李俊涛)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个话题:行为规范,从我做起。高中生要如何以行为规范为准则,以良好习惯为阶梯,书写青春的华章?作为高中生,你们正站在人生的关键路口:升学课业、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每一项挑战都需要以规范为指引。上课铃响前,加快两步避开“踩铃冲教室”的慌张,这不是“怕迟到”,而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尊重;课上不低声闲聊,不是“太死板”,而是给身边同学留一片专注的空间;食堂排队不插队,不是 “吃大亏”,而是让集体生活少点拥挤、多点顺畅。规则从来不是“捆住手脚的绳”,而是帮我们在忙碌的高中生活里,守住秩序、不慌不乱的指南针——只有敬畏规则,才能让青春不偏离方向。罗翔说:“真正的自由是自律的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高中三年,正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每天花10分钟整理错题,把“这次错在哪” 记在旁边,知识漏洞会慢慢补上;周末不过度依赖手机,别让游戏、短视频偷走睡眠时间,第二天上课才不会昏昏沉沉;遇到难题先别急着问答案,多琢磨一句“为什么是这个思路”,思维会越来越灵活。好习惯就像攒零钱,每天多一点,日子久了,就能“兑换”未来的大财富。行为规范,彰显在我们对校纪校规的敬畏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每一条纪律,都是为了维护我们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是基本的时间观念;爱护公物,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是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心中有他人的教养。遵守纪律,不是怯懦,而是一种懂得克制的勇敢,一种顾全大局的担当。行为规范,流淌在我们温暖的言行举止间。遇到老师时,一句亲切的“老师好”;遇到同学时,一个真诚的微笑;得到帮助后,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你”;打扰他人时,一句自然的“对不起”……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像春风一样,能温暖整个校园。礼貌问好,不是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与尊重,它能消除隔阂,凝聚友谊,让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同学们,青春不是一段随心所欲的旅程,而是一场自我雕琢的修行。在接下来的高中生活中,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觉悟,要拥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的智慧,真正将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努力,争做一名有教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学生演讲(高一1班-潘瑞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行为规范,从我做起——让习惯照亮成长之路”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我们正处于意义非凡的“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让“行为规范”从口号变成日常,让“从我做起”成为我们共同的成长誓言。或许有同学会问:“规范习惯”不就是不迟到、不乱扔垃圾吗?其实不然。它藏在我们课堂上专注的眼神里,是对知识的敬畏,也是对老师付出的尊重;它藏在走廊里轻声慢步的脚步中,是对他人学习环境的体谅,也是对校园秩序的守护;它更藏在我们与同学相处时的一句“谢谢”“抱歉”里,是待人接物的修养,也是集体温暖的来源。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就像一粒粒种子,只要我们用心浇灌,就能长成陪伴一生的好习惯。而“习惯养成”,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迈出第一步。比如,把“晨起整理好内务”当作每日的小目标,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变成自然的动作,把“人去桌清,人离灯闭”刻进日常的细节里。可能一开始会觉得麻烦,但坚持几天就会发现:当我们不再为迟到匆忙奔跑,当教室始终保持整洁明亮,当与同学相处少了摩擦、多了包容,我们的校园生活只会更舒心、更高效。同学们,这个月是我们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期”。没有人生来就懂得规范,所有优秀的习惯,都源于“从我做起”的坚持。让我们一起,把“规范”放进书包、记在心里:上课不随意讲话,作业不敷衍应付,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师长同学。当每一个“我”都做好这些小事,无数个“我”就会汇聚成一股力量,让我们的校园因规范而有序,因习惯而美好!最后,愿我们都能在这个月里,种下规范的种子,收获习惯的果实,让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我们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9月10日上午,我校举行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大会。潍坊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周少平,高新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超,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魏延阁,潍坊一中纪委书记王会波,学校董事长任扬,学校校长孟相国等校领导出席大会,全校师生、家长代表共同参加。会议由张晓彤老师与李俊涛老师主持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大会正式拉开序幕,全体师生列队肃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在国旗的见证下,他们以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开启了新学期的新征程。领导致辞 展望未来高新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超发表致辞,他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恒德实验学校师生为高新区教育发展贡献突出。新学期,区教体局会以“学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力支持学校发展。同时也对恒德全体师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们以“做最好的自己”筑牢根基,老师们以“四有”好老师、“大先生”为追求扛起育人重任,学校以“打造品牌”书写新篇。表彰奖励 榜样领航副校长曲劲光宣读学生表彰名单副校长王瑞生宣读教师表彰名单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根据《潍坊恒德实验学校评优树先奖项设置》规定,本次对一、二、三等奖学金与年级单科第一名获奖同学进行表彰;对优秀教师、优秀备课组长、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发展“金点子”贡献奖进行表彰。对奖学金表彰一等奖学金表彰二等奖学金表彰三等奖学金表彰对单科第一名表彰对优秀教师表彰对优秀备课组长表彰对优秀班主任表彰对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工作者、金点子表彰乘风破浪,向梦而行
为进一步规范校园管理,增强走读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安全。9月8日晚,我校召开走读生安全培训家长会,强化走读生安全教育,规范走读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共同构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会上,副校长曲劲光组织全体走读生家长观看了近几年以来电动摩托车、三轮车交通事故警示案例。触目惊心的画面和真实的事故场景,给家长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性。随后,曲校长就走读生的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出入校门的管理规定、交通安全知识、食品安全、防溺水措施等多个方面,通过结合真实案例,为家长们科普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曲校长特别强调了走读生时间管理规定,以及进出学校的细致要求,要求全体走读生要按时、守时上下学,在上下学途中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此次走读生安全培训家长会的召开,不仅加强了对走读生的安全文明教育,还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致力于为学生的安全成长筑起坚固的防线,确保他们能够快乐学习、安全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