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 | 六年讲台,她守护每个孩子的微光
日期:2025-10-09 11:11
潍坊恒德实验学校
六年讲台,她守护每个孩子的微光
赵燕飞
高二年级语文教师
获“创新作文”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校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2025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从不是一场急功近利的追逐,而是一场‘慢’的艺术,是一个‘渐’的过程。如同文火慢炖,让知识与温暖慢慢渗透;恰似细水长流,让成长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今年是赵燕飞老师踏上讲台的第七年,回望这段与学生相伴的时光,她总将自己比作花园里的“种花人”。不急于看到所有花苞同时绽放,而是愿意蹲下身,静静观察每一株幼苗的生长节奏,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见证生命拔节的力量。
2025
幽默为钥,解锁知识的温度
走进赵燕飞老师的语文课,沉闷与枯燥从不会出现。她深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能用幽默的语言打破知识的壁垒,将艰深的文言文、复杂的阅读理解,转化为学生身边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讲解《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时,她会联系学生 “每天反省作业是否完成”的日常;分析散文里的景物描写时,她会引导学生回忆校园里的四季草木。就这样,千年之前的诗文不再是纸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有了烟火气的“老朋友”,在笑声与共鸣中,知识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心里。
2025
打破标准答案,让思想自由生长
“在语文的世界里,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只有独一无二的‘你的答案’。” 这是赵燕飞老师常对学生说的话。她的课堂从不是“教师单向输出”的舞台,而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场域。她鼓励学生大胆举起手,哪怕观点看似稚嫩、想法略显天马行空;她会认真倾听每一个声音,从不轻易否定,而是用“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个角度很特别,能再和大家分享吗?”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在她看来,语文教育的核心不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字,更是教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唯有如此,思想的种子才能在心里自由生长。
2025
看见 “不同”,让每个生命都发光
“教育不是筛选‘优秀者’的漏斗,而是滋养‘每一个’的土壤。”在赵燕飞老师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尚未被发现闪光点的孩子”。班里曾有个男孩不交作业,赵老师却注意到,每次班级劳动他都冲在最前,搬书、扫地从不抱怨,身上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担当,一颗心温暖又热忱。
她会特意在全班面前表扬男孩的责任感,告诉大家“担当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让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节奏不同、闪光点也不同。”赵老师说,“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是弯下腰、静下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微光,然后轻轻呵护,让这微光慢慢变成照亮他们人生的光芒。”
2025
六年坚守,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修行
六年耕耘,三年相伴,赵燕飞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如今,她的手机里还存着许多学生的消息: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会和她分享校园里的趣事,遇到困惑的学生仍会向她倾诉烦恼,甚至有学生说“长大后想成为像赵老师一样的人”。每当看到这些消息,她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作为教师独有的幸福,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最好证明。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修行。”赵燕飞老师笑着说,“我陪伴学生从青涩走向成熟,而学生们也用他们的真诚、可爱与成长,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他们的每一个笑容、每一点进步,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今,在看似平凡重复的每一天里,赵燕飞老师依然坚守在讲台前,继续着她的 “种花事业”。她知道,有些花会开得早一些,有些花则需要更多的耐心。但无论如何,她都会用心浇灌、静静等待,直到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