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 | 迎接期末,克服恐慌
日期:2025-01-09 15:22第十六周
升旗仪式
教师演讲
(语文组-张晓彤)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岁末寒冬,腊八将至。不过,总有如松柏者,岁寒而后凋,坚韧挺立,演绎着生命的倔强,蕴育着生发之机。一转眼本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们也将迎来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今天,我站在这里,想问一问大家:期末考试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诚然,考试是检测我们的学习成果的手段,考试成绩是对我们学习情况的鉴定:每一次晨读时的朗朗书声,每一次课堂上的积极发言,每一次作业中的认真书写,每一次考试后的反思总结,都化作了我们知识宝库中的珍贵宝藏。这些点滴积累,如同繁星点点,汇聚成我们在学业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力量。过往的努力与付出,是我们迎接期末考试最坚实的底气。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之路从无坦途。在过往的学习中,或许我们曾因粗心大意而错失分数,曾因知识点的疏漏而陷入迷茫,曾因时间管理不善而手忙脚乱。但这些都是成长的磨砺,让我们更加懂得学习的真谛与方法。
考试的正常发挥,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备+心态。准备充分自然胸有成、,镇定自若,临阵磨枪难免忐忑不安。怎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呢?老师想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第一,备考期间的复习要争分夺秒。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备考复习中,我们不仅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把不扎实的知识再巩固一遍,也需要在考前回看重做错题或做典型题,维持自己的“题感”。
第二,保持锲而不舍、自信乐观的心态。傅雷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告诉我们:“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同学们,临近考试,我们要充分准备,同时放下包袱,与其说是去应付考试,不如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地迎接考试。
第三,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复习阶段,持续、紧张的生活学习,会使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时候给大脑适当的休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不要做激烈的运动,保持平和,克服急躁。尤其是课间,不打闹、不做一些危险的游戏,让校园安静下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能为大家创造一个静心复习的良好环境。
《南方周末》在今年的新年献词中说到:“在彷徨中寻找、在跌撞中摸索、在进击中演化,是生命的常态。”“我们之所以在这颗星球上行走,不是为了成为最快最好的机器,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同学们,尽管寒风骤起,黄叶飘零,天地萧条,但是,“人间最寒处,生机蕴发时”,我们要平静内心,沉潜蓄势,在冬天扎根深处,积蓄能量,静等春暖花开,去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
学生演讲
(高一2班-王子豪)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随着考试的日益临近,校园里的氛围似乎也变得凝重起来。不少同学可能都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紧张与不安,仿佛“考前恐慌症”正在悄然蔓延。其实,考试只是我们学习旅程中的一个个站点,它既是对我们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对我们心态与意志的磨砺。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完全能够以自信、从容的姿态去迎接这些挑战,成功克服恐慌情绪。
充分备考的第一步,是要建立扎实的知识储备,这是我们战胜恐慌的根本所在。我们应当制定一份科学、合理且详细的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将它们串联成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跟随老师的思路,不放过任何一个重点和难点;课后,充分利用课余的每一分每一秒,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精准的背诵以及深入的总结归纳,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时做到心中有底,稳如泰山。
其次,模拟考试环境是帮助我们提前适应考试节奏的关键举措。在日常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和规范流程进行模拟训练。严格遵循考试时间,合理分配每一道题目的答题时间,让自己在模拟考试中逐渐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题型分布规律。每次模拟考试结束后,不要仅仅关注成绩,更要认真细致地分析试卷中的错题,精准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从而在真正的考试中减少失误,发挥出最佳水平。
再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对于备考和克服恐慌同样不可或缺。我们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每天都能拥有充足的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当感到焦虑或压力过大时,不妨与身边的朋友、老师或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烦恼,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即将到来的考试。
同学们,考试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战胜它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行动起来,用充分的准备、扎实的知识、稳定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去克服“考前恐慌症”,在考场上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