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 研教同行 | 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三)

日期:2024-11-28 14:43

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每一个苦思的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每一场教研的分享,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研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我校举办教学能力展示课活动。在活动中授课教师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


课堂展示

1《长短句变换》张丽丽



张丽丽老师以高考考情导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内容方面选取了多个例句,包括高考真题中的长句和短句,以及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句子。这些例句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考考点。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练习等。在讲解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迎战高考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2《函数的讲解》宗美莲



宗美莲老师以家庭中父母给孩子的奖励举例,进行了函数的讲解。函数部分的内容较为晦涩难懂,以实际生活为例,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函数定义的阐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在了解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定义域和值域的简单求解,最终回归运算。整节课给人非常清晰简洁的感受,充分体现了理科思维的逻辑之美。在函数定义的理解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抽象逻辑和数形结合的能力,为学生进行题意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3《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郭明菊



郭明菊老师结合2024年全国16套高考真题和近五年山东高考真题,分析新课标的要求,以瓷器颜色为素材研究物质结构,认识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郭老师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瓷器发色剂,以Cu为例掌握原子书写符号,深度辨析核素、同位素等相关概念;通过瓷器制备产物价态揭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认识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掌握能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量子数概念;深度辨析焰色反应、电子运动状态等相关概念。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展示、讨论互纠为主,使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4《图文转换之漫画徽标》彭斐




彭斐老师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里关键的“图文转换之漫画徽标”板块。通过实例展示法,将历年高考真题中经典的漫画徽标题目一一呈现,为学生搭建清晰的解题思路框架。激烈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分组探讨特定漫画徽标,锻炼协作与分析能力。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类型的漫画徽标,挖掘其中设计的奥秘。在教学内容方面,细致讲解漫画构成与寓意解读,分析徽标设计元素和象征意义。系统归纳描述画面、揭示寓意、赏析设计特色等常见题型,并给出针对性解题技巧。同时,安排实战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强化能力,为高考语文成绩提升助力。



5《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高素雅



高素雅老师以统编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黑神话·悟空》情境,探究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为课时内容,通过复习回顾本单元的易错易混点,引导学生明确并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通过构建第九课的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架构和本单元的思维逻辑;教师对本节课的错题进行统计,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选择题的错题并进行小组分享交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并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黑神话·悟空》情境和材料,明确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学会审设问,审材料,并进行变式训练,学会举一反三。通过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掌握知识,提升学生应对选择题和主观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6《当代中国的外交》王玉莹




王玉莹老师以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从单元角度契合的是当代国家关系部分。授课以时间为线索,分为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及中共十八大以来三部分;又以地区分析国际各主要力量,课堂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而且结合大量各阶段时政史料,以文字、图片及多种形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尽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兴趣为动力,巩固基础,培养能力。


7《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王文俊




王文俊老师以《一粒黄沙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导入复习,从这个充满童趣的提问切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岩石的形成与种类。通过独到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岩石如何在自然界中相互转化的规律。自主探究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地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思维。


8《椭圆的几何性质》杨立伟



杨立伟老师首先通过回顾椭圆的标准方程和a、b、c的几何意义,为后面探究椭圆简单的几何意义作铺垫。接着,在直观认识椭圆图形特点的基础上,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出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简单几何性质。然后,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让学生感知a、c变化对椭圆扁平程度的影响,理解离心率的概念,以及离心率变化与椭圆扁平程度变化的规律。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板演、教师板书等形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





课堂展示活动是潍坊恒德实验学校坚持开展的校级教研活动之一,目的是“借活动促教学、借活动促教研”,通过带动学校教研氛围逐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构建务实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