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 研教同行 | 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二)
日期:2024-11-25 09:15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每一个苦思的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每一场教研的分享,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研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我校举办教学能力展示课活动。在活动中授课教师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
课堂展示
1《复活》葛玉翠
葛玉翠老师以小说《〈复活〉节选》为展示课篇目。课堂主要内容由学生分享“前尘往事”,师生互动“再遇之变”,学生探讨“展望未来”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充分考察学生的文本积累。第二部分通过对小说语言、心理、神态等手法的鉴赏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探讨“复活”的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小组讨论畅想小说后续走向并挖掘小说的主题意义。课堂以两位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学生分享,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人物形象的分析角度及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散了学生思维及想象力。
2《指数函数》管言伟
管言伟老师按照高考课标要求进行了一轮复习课《指数函数》的讲授,重点讲解了幂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在此基础上深化概念理解与规律总结以及对函数的分析,通过不同同学的展示,让函数的图像更加清晰,课堂氛围活跃且多彩。学生展示积极主动、互动性强,课堂效果好。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离子反应的应用》张永钦
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张永钦老师以课本知识为主线,设计了三个课堂实验,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让知识显而易见的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首先通过教师展示实验带领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理解沉淀转化的相关知识。整个过程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
4《The Internet》杜炀
杜炀老师以新高考主题语境人与社会方向下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安全等话题链接主题语篇The Internet,进行了B2U3一轮复习写作课。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应用文写作,为后续的复习和高考做好充分准备。本节课提高了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使其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和写作意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谋篇布局的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段落、组织内容,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5《逻辑的力量》张琦
张琦老师选择的是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第一讲“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本单元是课标中提到的语言任务群中包含两个单元之一,另外还起着为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夯牢基础,为思维训练(语言文字运用中考察)尤其是思辨读写(信息类文本及作文中考察)提供方法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指向逻辑的知识建构,张老师引导学生以概念、逻辑、逻辑的基本规律及逻辑谬误为脉络串联起课堂。这节课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较为复杂。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在基础知识讲授之中穿插烧脑逻辑小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6《大气受热过程》鞠凯
鞠凯老师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为教学内容。课堂上以《闯关东》经典片段朱开山一家点火熏烟防霜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受热过程及大气的相关作用,帮助了解并解释生活中如“高处不胜寒”、“早穿皮袄午穿纱”、农业生产中进行熏烟防霜等实际问题。
课堂上,利用视频、直观的示意图和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等,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达标检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课堂展示活动是潍坊恒德实验学校坚持开展的校级教研活动之一,目的是“借活动促教学、借活动促教研”,通过带动学校教研氛围逐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构建务实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