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恒德 | 3月份阅读人物风采展示

日期:2024-04-11 14:35


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教育的灵魂和办学的品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成长活动,培养师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广大师生“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我校开展2024“阅读人物”评选活动。

3月阅读人物-张娟



高一年级

推荐书籍:

《穆斯林的葬礼》




读书分享:

背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读一本杂志,周游世界。看一本历史,穿越古今......

朱熹说过:“凡读书者,需要读得字字响亮。”读书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读书妙无穷,书香染人生,与经典为伴,吟风揽月,旖旎了流年,斑斓了岁月......读书是人们修养身心,提高境界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解、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老师都必须经过博览群书、勇于实践才有所建树。今天我从教师教育专业阅读角度和个人修养身心角度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教育专业阅读方面我觉得《课程的逻辑》《课程与教学论》《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三本书对我影响深远。前两本深化了我对课程与课堂的认识与理解,后一本启发了我如何做一个开明的教师。《课程的逻辑》强调通过回归生活赋予课堂活力。书中指出:“教育是发生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为了弥补传统学科教学过分抽象的弊端,就得设计从生活、实践、问题出发来组织的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关联的、现实、切身的问题才会使他们感到有意义,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把握习得的知识的意义。科学教学中,有许多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关键是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探究科学知识。《课程与教学论》指出:课堂管理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老师要善于打主动战以消除产生课堂纪律等问题的根源。为此教师要注意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注意课堂讲授、提问的语气和态度;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公正、客观,善于运用鼓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讲课注意启发、引导;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用愉快、高兴的情感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在书中提出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是不得不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它是本书相当出彩的一部分内容。他提出的“六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看完这本书后,就把这几句话写下来,压在我女儿平时用的书桌的玻璃下。现在,我已经开始“使用”它了。我发现,用上它后,教育孩子似乎都变得简单多了。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知道,这本书还传递出不少先进的家庭教育观,教给家长不少方法,例如开家庭读书会等等。我想,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国度,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这三本书对我们教育教学的指导与影响都非常深远,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不断思考。

曾经改写过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你是一棵成长了五千年的树/与平凡的我们结一段深切的缘/只因 你是那棵名叫语文的花树/安静地 长在我们每个人必经的路边/阳光下你每一朵花绽放开语言的瓣/朵朵微颤 传达着绵延千古的百味真情……作为语文老师,文学文化类阅读是伴随我们生活每一天的必修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学》让我感悟很深。《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其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后人将其精炼为七个字:知止定静安虑得。纵浪大化中,我们须习得“定”字,秉持本心,方能成就一番伟业。

我非常喜爱的一本小说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全书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感叹于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间和心灵来感受的。

另一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是《群山回响》说实话,这本书在我看来文辞不优美,不生动,甚至连故事的线索都是混杂,结构都是纷乱的。但是,它有着震撼人心的真实,关于人,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在整个战火动乱的背景下,生活的困窘,精神的贫瘠,情感的缺失,施与了不同的人群生发自内心的恐慌。慌乱来的气势汹汹,以不可挡的姿势迅速将整个国家埋入绝望。“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这几句鲁米的诗是这本小说的题记,也是作者和读者的默契所在。读书的过程中每段故事都让我回想、默念这几句诗。作者是在表达人性很复杂,超越对与错的观念看待人和事,更能理解人性,包容不同的人。

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我们更应该与书为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阅读的旅途中,我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今后,我将带着虔敬的态度,继续出发!


3月阅读人物-韦磊


高二年级

推荐书籍:

《西西弗的神话》

——加缪




读书分享:

三毛曾经说过:“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对于本人而言,书籍为胡思乱想的灵魂给予一个安置之所,书籍就像一座随身携带的排遣所,在低落时,在高兴时,阅读都能给人充沛的力量。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

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


3月阅读人物-张晓彤



高三年级

推荐书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读书分享:

提及阅读,总会有诸多“读书之益处”“读书的百种理由”“读书改变人生”云云,将读书塑造的高大、巍峨,却也冰冷遥远。不如放下功利心,只把阅读当作如吃饭睡觉一样的日常活动。读书,读物;读自然,读社会;读百事,读人生。什么都是“读”,什么都是学习与获得。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行为是无法停止的。明月升至中天,所有的似曾相识和恍如隔日,当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又感觉一切仍然刚刚开始。

加缪在《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说到:只要我还一直读书,我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阴暗见招拆招。很多人说和自己握手言和,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一直读书,一直痛苦,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的喜悦,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一生中,这是很难得很难得的一件事。

诚如他所说,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它们教会了我思考。有所成是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也是活着,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也是活着,自己一个人的人生或许是单调的,但是通过阅读,我们能从其中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感知不一样的人生。

读史书,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歌,可以情飞扬、志昂扬、人灵秀;读哲学,可以观世界、知规律、辨思维......人处于世,常觉孤独,在《百年孤独》中有这样一句话:“唯有孤独恒常如新。”如果不堪孤独,便去读书,从中获取宁静、真实、探索和勇气,至此便不觉“单调”或“枯燥”。

总之啊,先去读吧,得到什么、帮助什么、充实什么那些都是读后的东西,翻开书的第一页,便是新人生的开始。


潍坊恒德实验学校全体教职工怀揣教育梦想,坚守教育初心,用真情沟通,用真爱感化,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充实着自己。

更多“阅读人物”风采

我们下期继续